首页新闻中心蜂蜜百科谈规模中蜂场的整体管理

谈规模中蜂场的整体管理

  徐祖荫│文  贵州徐祖荫养蜂工作室

图片

  50 群以上的中蜂场,我们就称之为规模蜂场。规模蜂场要养好蜂,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就要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经过我们多年研究调查发现,一个成效显著的规模蜂场,蜂场经营者除了能熟练掌握养蜂的基本操作技术外(如育王、分蜂、摇蜜、加础加脾等),还必须具有大局观,要从蜂场的整体管理着手,即“三统一,两预防,一本账,小集中,大分散”,使蜂场管理统一高效、连贯有序、节本增收,真正实现一人多养,高效养殖。

  一、从蜂群的分蜂热开始讲起

  为什么要强调蜂场的整体管理,我们先从蜂群的分蜂热讲起。大家都知道,中蜂爱分蜂,尤其在流蜜期,蜂群一旦闹起分蜂,蜂王停产,工蜂怠工,分蜂飞逃,令养蜂人头疼不已。特别是上了一定规模的蜂场,蜂群多,一旦起了分蜂热,可不是闹着玩的。

  我有一个湖北的养蜂朋友,有300 群蜂,一半传统饲养,一半活框饲养,分为5 个点摆放。今年4 月清明前后,全场闹分蜂,虽然事先采取了一些措施,像隔王介台、割雄蜂子、毁王台等,但每天仍有不少蜂群闹分蜂,有时还会同时几群一起分出来,场面混乱不堪,搞得他顾得了这头,顾不了那头,整天手忙脚乱,焦头烂额,仍然控制不住局面。于是只好请了4 个人,连他自己一共5 人,一人蹲守一个场点,专门收蜂。

  我省有个老师傅,2022 年3 月下旬组织90 个6~8 脾蜂的强群到外县采蓝莓蜜,准备大干一场。因为蜂群强,当年蓝莓花期天气热、流蜜涌,大多数蜂群都起了分蜂热。他每天一早起来就忙于给蜂王剪翅,割雄蜂脾,查台灭台,收逃蜂,强弱群互换箱位,但效果不佳,灭台又起台,忙得不可开交,还特地请他人过来帮忙处理。折腾人不说,原先计划的产蜜量也大打折扣。

  从这两个事例可以看出两点:一是规模蜂场的蜂群多,一旦出问题难控制,代价大,损失重;二是不能等出事再去处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这样处理起来很被动,效果也不好,而是要防止出问题。

  但是,要防止出问题,就牵涉到蜂场管理的方方面面,它是一个一环紧扣一环、前后连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系统工程,而不仅仅只是一个单项的技术措施,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提倡“三统一,两预防,一本账,小集中、大分散”的原因。

  二、什么叫“三统一”,在蜂群管理中起什么作用

  “三统一”是指统一、集中(指时间段)批量育王换王,统一平衡全场蜂群群势,统一管理程序。养蜂人都知道蜂王的重要性,俗话说“王好千斤蜜”,养蜂就是养王。蜂场要高产,就一定要使用不超过1 年的蜂王。对于规模蜂场来说,还要强调王龄要基本整齐一致。如果一个蜂场蜂王王龄、质量参差不齐,老劣王蜂群发展慢,群势弱,爱起台,蜂场很不好管理。为了统一王龄,就要利用气温适宜、外界蜜粉源充足,雄蜂数量多,蜂王易交尾的时期(南方地区在清明前后),全场集中、全面一次性育王换王。可以采取人工移虫育王,不会移虫的也可采取切脾育王的方法进行育王。抓紧在20~30 天的时间内,先后分两个批次育王,对全场蜂群统一换王。

  统一平衡全场群势,就是在分蜂换王之后,调整平衡全场蜂群群势。通过从强群中调出房子脾或连蜂带脾补给弱群,让全场主力蜂群的群势基本趋于一致。蜂场做到蜂王王龄一致,蜂王的产卵力就能一致。蜂群群势一致,蜂群的哺育力、群势发展、生产能力能保持基本一致。根据有关研究,蜂群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在蜜粉源充足的前提下,每11 天左右可加础造脾1 张。王龄、群势基本一致,有利于对蜂群定期进行统一检查管理,高效省时,1 人管理数百乃至上千群蜂有可能成为现实(浙江就有1 人管理1000群蜂的实例)。

  三、什么叫做两预防

  两预防就是预防蜂病(特别是传染病)和预防分蜂热。这里讲预防蜂病,并不是让大家去喂预防药,无论是中草药还是西药。而是要大家通过对蜂群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蜂群自身的抗病力和抗逆性,让蜂群不生病,不用药,生产绿色、安全、健康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预防蜂病其实并不难,通过日常加强蜂群的饲养管理,做到蜜足、王新、群强,全面实行绿色防控综合措施,蜂群就不会得病,不易得病。

  再就是预防分蜂热。前面所举的两个例子说明,流蜜期(尤其是春季)一旦产生分蜂热,很难解除,除非直接分群,但分群后就会大大削弱蜂群的生产能力。其实,分蜂热是完全可以预防的。预防和防止分蜂热的发生,首先要保证在主要流蜜期使用不超过1 年的蜂王,使用流蜜期前培育的新产卵王更好。新王产卵力、控群力强,不易产生分蜂热。进入流蜜期后,对蜂王一律剪翅(当年的新王不用剪),防止蜂王分蜂带走蜂群。蜂群群势发展到5~7 框时,要及时扩巢,加上继箱、浅继箱。进入大流蜜期后,及时加入贮蜜空脾让蜂群贮蜜。气温较高时,折叠覆布,加强箱内通风散热,促进蜂蜜成熟。采取这一系列措施,基本可保证大部分蜂群不会产生分蜂热。即便真有个别蜂群闹分蜂,也因蜂王事先剪了翅,带飞不走蜂群,发生意外分蜂后可利用人工王台或本群内的自然王台给蜂群换王。这样就能让蜂群“安心”生产,养蜂人不必天天提心吊胆,守在蜂场上去收蜂。前面提到的那个贵州老师傅,由于吸取了去年的教训,今年上蓝莓场地前做足了功课(提前换新王,备足继箱、浅继箱和贮蜜空脾),再也没有出现去年那种闹心的情况。

  四、什么叫做“一本账”

  养蜂生产是一项经济工作,经济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产品,产生经济效益。人们从事任何经济活动(包括工农业生产的商业活动)都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我们所说的“一本账”,指的就是养蜂者为获取蜂产品,根据当地的气候、蜜源条件,有一个明确的生产计划和清晰完整的作业流程。比如,什么时候春繁,什么时候育王换王,什么时候流蜜,什么时候提前为大流蜜期培育强群和适龄采集蜂,什么时候越夏、越冬等。总之,自己心里要清清楚楚有这么一本账。

  有了这本账,对蜂群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就会有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这样才会产生积极的管理效果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我们说,养蜂人如果仅仅只会育王分蜂、喂糖补粉、加础造脾这些基本管理技术,他只是处于学徒、入门阶段,还不能说他会养蜂。如果能够把蜂群管理和当地气候、蜜源有机地联系起来,有目的、有计划、不失时机地有序安排好蜂场的各项工作,心里清清楚楚地有“一本账”,这时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技术高超的养蜂师傅,把蜂养好,把蜂场盘活。

  五、养中蜂,为什么强调要小集中、大分散

  中蜂大多为定地或小转地生产,以定地饲养为主。由于一个地方的蜜源条件有限,如果大规模蜂场集中在一个场地饲养,蜜源不足,会大大增加饲料成本,而产蜜量十分有限,同时给蜂群管理带来很多麻烦(增加饲喂的工作量、发生盗蜂等)。为此需要将蜂场化整为零,分散到不同的场地安置,争取利用周边的蜜粉源条件,让蜂群首先自己养活自己。

  我省养蜂人袁治敏,两夫妇养蜂300 群,分53个点摆放。新西兰某公司生产麦卢卡蜜,2400 群蜂,分布在100 多个点上,每个点也就放养一二十群蜂。

  作者工作室的示范蜂场——桐梓县童梓德、息烽县林琴文蜂场,每场150 群蜂,除大蜜源集中取蜜外,平常都分散在4~5 点放养,效果都很好。

  我们这里介绍的方法,虽然主要针对的是规模较大的蜂场,但二三十群蜂的小场参照这套饲养模式去管理,效果肯定也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