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蜂蜜百科论继箱化生产——中蜂养殖的2.0时代

论继箱化生产——中蜂养殖的2.0时代

  徐祖荫│文

  众所周知,继箱、浅继箱生产能显著提高蜂蜜的产量和质量。几十年前我国的西方蜜蜂生产也曾经历从平箱到继箱生产过程,但浅继箱、继箱在中蜂生产中有较为广泛的运用还是最近十多年的事。中蜂浅继箱生产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50 年代。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杨冠煌先生在上世纪70 年代制定中蜂10 框标准箱时,就设计了配套的浅继箱。此后,从上世纪90 年代到本世纪初,许多学者、从业者对

  中蜂继箱、浅继箱生产技术陆续进行探讨研究和推广,其中部分继箱配合其设计的箱型配套使用,像方文富的FWF 式,龚凫羌的GN 式,靳国宝的国宝箱等。

  吉林省杨明福在自己设计的箱型上加上木制巢蜜盒生产盒式巢蜜,应该算作是一种浅继箱生产方式。但是,由于多数新推出的箱型并不是生产中广泛使用的箱型,使得继箱、浅继箱在推广使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图片

  近十多年来,随着中蜂饲养热潮的兴起和养蜂扶贫工作的开展,在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推动下,中蜂饲养规模迅速扩大,养殖户的技术、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升,终于打开了中蜂浅继箱、继箱在生产中广泛运用的新局面。据笔者调查走访及通过微信交流等方式,许多地方在推广浅继箱、继箱上取得不错的成绩。例如,湖北省荆门市2017年前后开始把浅继箱生产作为一项提质增产的主要措施来抓,连水泥箱都上了浅继箱。其中2021 年该市曾庆忠定地饲养的118 群蜂,利用2~3 层浅继箱生产,生产40 波美度的蜂蜜1.6 吨,群均取蜜13.6kg,箱内还留有一半蜂蜜作饲料,全年不喂白糖;浙江省开化县从2015~2022 年大面积推广浅继箱生产成熟蜜,累计推广11181 群次,单季群均产蜜量达12~15kg。经权威专家鉴定:该县中蜂浅继箱成熟蜜生产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除开化外,浙江还有许多蜂农也采用浅继箱生产(图1),其中丽水市景宁县的吴明杨师傅,自2021 年开始至今,连续3年实施浅继箱生产(图2),被浙江省有关单位评为“农民高级技师”,授予“新农匠”称号。甘肃省养蜂研究所刘守礼等曾经报道徽县中蜂上继箱的增产效果;重庆市酉阳县刘显武2017 年报道浅继箱生产群一次取蜜20kg。湖南醴陵市石翔宇,自2016 年采取中蜂双箱体生产,单脾最高产蜜量4.4kg,单王双箱体蜂群群势可达14~21 框,一个流蜜期单群产蜜高达31kg(图3)。贵州省桐梓县童梓德蜂场,2023年4 月组织53 个继箱化采蜜群(其中15 群浅继箱,38 群继箱),短短14 天的时间,群均采41 波美度蓝莓蜜11.85kg(图4)。2022 年四川省蜂业管理站在黑水县举办中蜂浅继箱培训班(图5),2023 年5月,四川省阿坝州畜牧站用浅继箱生产(图6),再次取得成功(2014 年生产过),无数事例充分说明从我国南方(广西、福建)到我国北方(吉林、甘肃、河南);从西北黄土高原(甘肃)到东海之滨(浙江);从海拔1000~2500m 的高原地带(云贵高原,四川阿坝),到100~200m 的低海拔地区(湖南、湖北、浙江),中蜂都可实行继箱、浅继箱生产。实行继箱、浅继箱生产,在当前中蜂生产由数量扩张性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蜂实行浅继箱、继箱生产,并不仅仅只是在巢箱加上浅继箱、继箱那么简单。要有效实行浅继箱、继箱生产,除了有较好的蜜源条件外,首先在大流蜜期前要培育好强群(群势6~8 框以上),同时要预防和控制分蜂热的发生,它是一个多项措施相结合、前后互相关联的系统工程。只有在蜂群饲养中实施全过程、整体式的优化管理,才会有可能去实现继箱、浅继箱生产。

  任何一项先进技术成功推广与运用,都必须与生产力相适应。前几十年中蜂浅继箱、继箱生产之所以推广难,是因为当时我国中蜂养殖的整体水平低、蜂场规模小、生产能力差、先进技术难以被接收利用转化为生产力。但是,随着近一、二十年来中蜂生产的快速发展,通过相关部门大力培训、推广,如今从业者的劳动素质有了很大提高,蜂场也具备一定的实施能力(比如蜂群的数量和质量),所以继箱、浅继箱生产才焕发出勃勃生机。“见微知著”,从当前我国继箱、浅继箱应用情况看,既反映出我国中蜂养殖技术和生产水平发生了显著而深刻的变化,同时,是否也可以这么认为,继箱、浅继箱在生产中的广泛运用标志着我国中蜂养殖从此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开启了属于它自己的2.0 时代。